Wednesday, June 6, 2018

RTM應該怎樣改

刊於2018年6月5日星洲日報
通訊及多媒體部長(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哥賓星(Gobind Singh)5月28日建議政府出錢在國營電視台RTM直播世界杯,以期催谷RTM的收視率和人民對RTM的歸屬感。
不談世界杯的轉播權是什麼樣的成本,這種措施畢竟是一次性的:世界杯過後,人民照樣摒棄RTM可也,收視率也就只是高起來那麼一陣子。
也不談世界杯是不是全民皆看的節目,用納稅人的錢去購買轉播權,對不看世界杯的國民是否“正義”,這是變相的政府補貼足球愛好者。
我認為,要讓人民收看RTM,關鍵在提升常備節目的質量,比如說新聞、劇集、時事評論節目等等。不單是要有高質量的節目,還要能夠長久,讓觀眾可以期待未來也會有好節目。RTM當然可以從別的電視台購買轉播權,但在地球一體化(及網絡上的盜版活動猖獗)下,只靠轉播節目的電視台沒有存在價值,因為消費者可以直接到該電視台去收看。
RTM要改革不容易,因為它面對的客觀環境是,馬來西亞已經有不少其他免費電視台,也有付費的如Astro,還有提供串流服務的Netflix等,更有可以收看中國電視台的電視盒子。
問題有兩個:如果有好的節目構思,在競爭下,RTM的蛋糕不是早就被其他電視台分掉了嗎?由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搞起來的國營電視台,是否比私營電視台有效率?答案是不一定。有兩個方面。
其一、馬來西亞在納吉時代的過去這十年,言論相對封閉,很多好節目被終止了。我想舉的例子是Astro AEC在阿都拉時代的時評節目《就事論事》,製作組不單請到了有料的嘉賓上電視大辯論,還有犀利的主持人負責協調和點評。現在,我們看到的多是鸚鵡學舌的節目主持人,找不到像《就事論事》這種水平的節目了。這對RTM來說,是個好消息。他們應該抓緊這個百廢待興的機遇,製作好節目。
其二、馬來西亞歷久以來沒有一個以“全民”作為對象的電視劇。這裡,全民指的是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華人一向來都收看外國劇集,港劇台灣偶像劇大陸古裝劇美劇韓劇等等,不一而足。林冠英站起來鏗鏘有力地說自己是“馬來西亞人”,但是“馬來西亞人”實際上沒有一個具體的文化面貌,我們有的只是各族的文化面貌。跨族文化,好像僅限於食物。照我看來,除非“馬來西亞人”出現一種文化面貌,不然這種身份認同是不能持久的。
因為這種面向全民的電視劇前所未見,在競爭下,私營電視台會偏向於投資在盈利風險較低的電視劇上。這是說,市場的交易費用太高,導致創新的“全民電視劇”沒有私營電視台敢問津。
所謂的“新自由主義“者,可能要刻板地提出,政府的責任在提供資訊,不該干預市場。我這個不左不右的經濟學者要提出基於現實世界的兩點考量:如果政府只是負責提供資訊,那等到市場吸收並採取行動,可能已經錯過了改變的契機;最可怕的是,“不干預市場”的政府掛著“私有化”的羊頭,賣著“私相授受”裙帶主義的狗肉。
RTM值此電視台改革之機,和改朝換代民情沸騰之際,打鐵趁熱,推出一些“全民節目”,對於塑立“馬來西亞人”的文化面貌而言,會起事半功倍之效。這對文化的發展、各族的融合、國家的團結、經濟的發展都會有積極效果。
所以,要改革RTM,哥賓星是時候召集人馬,找個圓桌坐下來,好好規劃未來要製作什麼樣的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