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來好好的一篇《小販為什麼不轉型》被我拆成四篇分四天刊出。計劃刊到第四篇,剛好家兄生日,順便賀他一賀。不想,來到第三篇,驚聞恩師陳強華離世消息。他或許沒有關注我的blog,或許不喜歡看我寫的文章,但是他對我有意栽培,用心教導,我是知道的。要是沒有當年他精神上無形的鼓勵,和實際上提供我一個平台(加入《日新時代》,寫〈交流道〉時放縱我東拉西扯評東論西),今天可能我會很討厭我自己。
對他的教育之恩,學生是衷心感謝,也要終生感恩的。可惜在他生前沒有寫過感謝他的文章,可嘆自己還沒有成就可以謝師恩,可悲最近幾年他遭逢厄運,甚至還被他奉獻一生的大山腳日新獨立中學背棄……學生無以為報,僅以此篇不成才之作,獻給恩師,願你安息。
文章內容和恩師無關。僅此聲明,讀者不要以為受騙了。
五、
馬來西亞很多食肆縱使食物不出眾,服務差勁(僱傭外勞,且不加訓練,頗有點亂來),而消費者怨聲四起,生意卻依然絡繹不絕,讓人好生奇怪。
我想出的解釋,是人民的思維模式使然。我們這個民族,慣於依賴政府,社會上什麼東西不好,首當其衝的是政府——政府沒有做好這個政府應該這樣那樣。弔詭的是,政府今天背負很多的罵名,卻是政府自己造成的。
具體而言,包括控制教育和媒體。尤其語文課,不妨回想一下老師是怎麼教我們寫作文的——而且是整整十二年的教育啊!另一方面,控制媒體。報紙的內容、打標題的方式,都或明或暗地表示“有關人員”努力不足所以出錯,或是“有關人員”體恤民情所以施仁政等等。
最弔詭的是,我深深相信,儘管受到千夫所指,這個結果卻是政府喜而樂見的。因為你越批評政府,越說明你依賴政府;你越依賴政府,政府就越可以堂而皇之地出手干預市場、施行管制。管制越多,可以抽的油水就越多。貪污源於管制,沒有管制就沒有貪污。
我們慣於依賴政府,致使雙眼迷濛昏花,使我們不知道價格才是傳遞訊息最有效的工具。Old Town之所以屹立不倒,原因無他,我們不斷地在投鈔票給他們!請廉價外勞賣難吃食物和請較貴的本地勞工做好吃的食物都賣十元都那麼多人客光顧,為什麼我不節省成本呢?
這是人之常情,你我都這樣。不要用道德價值觀批評。
六、
若是你覺得一碗麵不值十元而你還掏錢購買,我能想到的解釋有四:
(一)你頭腦有問題;
(二)你在做善事,十元扣除你對麵的估價是你付出的善款;
(三)你在以德報怨,希望他有一天改過自新——沒有資本又怎麼提升食物和服務的素質呢——付出的高價是投資;
(四)其實的其實,那碗麵值十元。受限於民族的慣性思維,你覺得,不要外勞,可以通過政府立法禁止食肆僱傭外勞;你心底覺得,食物也不太差,環境卻好上十倍百倍,足以蓋過美味程度的損失。不是嗎?和女友約會、和朋友聚餐,是去咖啡店,還是去Old Town?
我一直想不通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食物做得好的小檔口不轉型,殘舊的咖啡店不裝修?
難道是上面說過的邏輯,即現在生意已經夠好而無需改變了嗎?以人人皆自私有錢必賺奮勇向上為分析前提,食物足夠美味,把裝潢提升可以把Old Town的客源搶過來而發財絕對可以想見。既如此,又是什麼因素阻礙轉型呢?
我認為這不是淺問題,需要深入地調查才能得到可靠的解釋。
胡思亂想,我看到了解答問題的幾條線索:
(一)上文提到,小販要起價,要上報紙解釋。這說明價格調整有難度,而目前小販開出的價格,可能是受到某種壓制的。這樣,價格傳遞訊息、創造誘因和分配收入的功能就被廢了;
(二)某種壓制指的是什麼?可能是社會上消費者(親愛的國人)給的壓力,這壓力進而又壓在主張“民主”關注“民生”的政府身上。小販起價是很困難的。
(三)小販起價會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宏觀而言,可能和政府廣泛地干預市場有關。以馬來西亞有所謂“統制品”,壓住了大部分食料的價格,加之國人普遍抱有“成本決定價格”的思維——是的,沒有一個人肯承認,但是事實:我們瞧不起小販——起價是以為難。
(四)我之所以認為“起價難”重要,是因為我認為逐步的起價有增強小販信心的作用,也有助於小販累積轉型資本,轉型涉及的投資額可能不小。所謂增強信心,是說一家自信咖啡風味獨特的店主把價格定得比對面家高,若因此發現自家顧客減少而對面家顧客增多,就說明說風味獨特是一廂情願,被市場否決了。或者相反,店主把價格定在對家雙倍之額,還是客似雲來,他就是打贏了boss或是升了級,可以逐步挑戰Old Town或者星巴克了。
(五)轉型所需的知識絕不容易。求得知識以後做小販?收入微薄,哪個有識之士要做小販?所以哪個傳統手藝失傳,不要驚訝更不要嘆息,因為市價被壓制,任他如何精彩絕倫,收入都比街頭做sales低。而如果不失傳,傳承的不只是手藝,還有附著於小販身份的貧窮。低下階層無法脫貧,都敗聲稱致力於滅貧反而造成貧者世代相傳的政府管制所賜。
讓我重申,價格被壓制,起不得,反映不了真實的代價,經濟要發展起來,就成疑問。
小販為什麼不轉型·四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