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7, 2015

消費稅、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



消費稅在今年四月一日落實的決定早於2013年敲定。去年十月2015年財政預算案的宣布,使得國人好似過著『消費稅節』——『鬼門開』,消費稅出——國人多麼不願卻又不得不看到關於消費稅的課題在報上熱烈的討論!

報上『討論』的情況如何?有三派陣營:一、政府官僚以及國陣人員;二、在野黨以及反對派;三、記者以及自由撰稿的評論人。

三派人馬的立場

各派陣營的立場分別如下:

(一)消費稅由國陣政府催谷出爐,其內部成員,豈有反對之理?惟遷就其種族政治的特性,馬華要出來捍衛華文教育免受新稅滋擾。其餘言論皆一面倒地支持消費稅的推行。誠然,消費稅有其利好一面,但一味唱好以掩其弊害,絕非好事;我們甚至看到,政府擬實行更嚴苛的監管。監管非壞,強化遊戲規則的監管,應當歡迎;但直接或間接對價格的管制,必然為禍不淺。可惜,官員的言論,全屬後者。國人豈能不悲觀?

(二)在野黨反對消費稅,主張利得稅和遺產稅。持平而論,這幾個稅項之間無甚衝突。它們可以一併實行而不悖,或是先其一後其二。這樣看,『為反對而反對』的意味就濃得不得了!可喜的是,反對派中尚有客觀的經濟分析,冷靜地討論消費稅的弊害(在馬來西亞,消費稅只會帶來一項好處:增加稅收),劉鎮東前年星洲舊文《消費稅的玄虛》,值得讀者細看(可谷歌查到該文)。

(三)作為『第三勢力』的媒體 ,理應可以做到仔細聆聽,客觀陳述的角色。但媒體礙於銷情,常有民粹傾向;而本國無實質新聞自由,言論空間狹窄、報章有其政治立場,『政治不正確』之言論,恐難見容於主流媒體。在民粹與『政治正確』這兩股力量同時發功的情況底下,報上的評論(一般由該報編輯、記者和自由投稿人撰寫)也缺乏有關消費稅作為政治決策將會帶來之經濟效果的討論。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指摘政府漠視民生強徵賦稅的民粹言論。有者搬出經濟學術語——例如通貨膨脹——不明其所以然而大做文章,其實效果是混淆視聽!而太過專注於芝麻綠豆,菜單上的其他甜品,就都被他們忽視了。

民粹媒體急百姓之所急,而記者及評論人們亦皆草民之介,他們的言論最能反映民情,可想而知。消費稅的推出引起恐慌,大家擔心物價上漲,擔心通貨膨脹,可以理解;作為評論人,有責任吸納各方觀點,擺出事實,搬出理論,解釋恐慌原由,提出解救之道……和老百姓一起喊冤叫苦是無益的。可惜,本地評論人水平不夠!

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的分別

從媒體上看到的言論可知,國人擔心消費稅引發物價上漲,使得通貨膨脹,已經不怎麼樣的生活勢將更加清苦。

對經濟學稍有認知的當知道,稅負即是強制地使價格維持在市價以上的水平。價格上升,需求量必然下降——買東西的人少了。其效果是使得消費下降,國人更傾向於節衣縮食,儲蓄以備未來之需。

這本來無傷大雅,但是大規模的消費下降,將會造成經濟發展停滯。試想,沒有人買東西,就沒有人賣東西,更沒有人從事生產了。沒有消費,經濟就如一潭死水,慢慢乾涸。
消費稅會使物價上漲,說的沒錯;但說消費稅會造成通貨膨脹,就大錯特錯。

國人一般有物價上漲即通貨膨脹的謬誤。試問:為什麼一樣東西會有兩樣稱呼?原因簡單,因為它們根本是兩樣東西。混為一談者,都是在胡說八道!

物價上漲是物價上漲,它帶來的效果如上所述,是消費下降;通貨膨脹是通貨膨脹,它帶來的效果和上述的完全相反,是消費上升。

正確而完整的說法是,通貨膨脹是人們在一個特定時段內對物價持續上漲的預期,這預期將會造成人們有超前消費的傾向。

物價上漲可以和幣值沒有關係,而且可以有很多原因——什麼樣的成本都可能上升——稅項的徵收也有同樣效果;通貨膨脹則是一個貨幣現象,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只有一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高於國民收入的增長。

誰在控制/造成通脹

沒有人可以控制國民收入,但決定貨幣供應量的大權,集中在一個機構的手上——政府。也就是說,政府一旦濫印鈔票,通貨膨脹就會發生以至於惡化;如果我們要追究通貨膨脹惡化的因由,就必須責問政府何以濫發鈔票。

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前者是果,後者是因:通貨膨脹造成物價的『持續』上漲。這『持續』,是通貨膨脹和消費稅造成的物價上漲的關鍵分別:消費稅造成物價的『一次性』上漲。

認清了此一淺白事實,我們不免有所疑惑:何以民怨沸騰,眾矢直指『消費稅造成通貨膨脹』這一標的,推出消費稅的政府,卻不見有高官出來澄清,給公眾述說一點點經濟學道理?

與此同時,眾多高官在受訪時不時表示,將督促政府嚴管物價。他們不知道用的是哪一把尺,可以判斷這個應該漲,那個不應該;那個不應該漲的漲了,是商家貪婪啊,剝削消費者啊,政府必將取締啊……他們沒有說出口,但意思明顯不過:通貨膨脹是貪婪的商人造成的!

我把經濟學的道理和政客的道理同時擺在讀者眼前,孰真孰假,讀者自己判斷。

如果你認同經濟學的道理,那麼我們要做的下一步,就是限制政府的權利——印行鈔票的還有任何開支的。千千萬萬,不要再要求什麼更『有力』的監管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