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打頭陣,連續四天四篇,談我這趟回家發現的一些經濟現象)
五、
馬來西亞人總說,馬來西亞是一個美食天堂。出國轉一圈,發現幾乎除了歐洲人之外什麼人都認為什麼人的地方都是美食天堂。與其爭辯,不如說,好吧,我們都活在各自的天堂。
所以,我們回家時總要去找吃的。
我騎著摩托想去買吃了很多年的炸雞。這檔炸雞,起碼賣十年了,沒有換過店址,檔口大小也幾乎沒有變過。那天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她沒有開檔。
抱著一肚子失望,到斜對面的商業區去晃晃。高中時,台式珍珠奶茶時興,那裡開了起碼四家的奶茶店。轉了一圈,一家仍在,一家易主更名,其他的都消失了。冷冷清清,倒是新進駐了一家茶太(Chatime)景象好些。茶太一來就直接租下三層樓面,煞是豪邁。這家奶茶店有趣的地方是僱傭的員工是馬來人,招呼顧客會說俏皮的“歡迎光臨”,顧客卻不能以中文點水,因為員工其實不懂中文!價格也不便宜……但這些都無阻其客似雲來的熱鬧景象。
我的舌頭其實很不靈敏,實在喝不出此家和彼家的奶茶有什麼區別。假如大家都和我一樣,那又是什麼因素決定不同的客流量呢?
六、
那個商業區還有很多食肆,驟眼看去,一般都冷冷清清,唯獨舊街場(Old Town)高朋滿座。Old Town高朋滿座的景象,我這趟見過不少次——此區的、機場的、商場的、等等。
我高中時就對Old Town很反感,原因有二,而這兩個原因都深深的和我認知裡的“Old Town”概念相悖:一者貴,一碗蝦麵就要十塊錢;再者,侍應生皆外勞!
Old Town今天的情況依然如舊,而我對它的厭惡也沒有因為時間而淡化。可是,Old Town越做越大是不爭的事實。
馬來西亞有個奇怪的現象,當一般小店家小檔主要起價了——起的可能只是五角或是一元,且是從三元變三元五角——馬上就會怨聲四起,小販要被報紙採訪,要苦苦申訴成本高漲萬不得已大家見諒云云。小心翼翼,警惕什麼消費者委員會什麼貿消部調查他們“坐地起價”;Old Town開門就賣十元,擺明打搶,卻不會有人kacau(干擾/投訴)。然而,雖無咖啡店明鏡高掛,但高朋滿座的程度遠超很多傳統咖啡店。
起價是罪,開高價不是罪……所以,千錯完錯,錯的是小販先開的價太低嗎?
七、
當然不是!因為兩者提供的“物品”,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之物當然有不一樣之價了。
首先,小販的麵和Old Town的麵固然都是福建麵,但是兩者所售賣的飲食經驗是不一樣的。在咖啡店吃麵,坐的是膠椅,吹的是風扇;在Old Town吃麵,坐的是沙發,吹的是冷氣。
兩者麵的美味程度,當然也有高下之分了。
這還不是全部。微妙之處,是小販不收服務費不收政府稅,而Old Town兩者相加,一共需要16%(10%服務費6%政府稅)。沒有調查過,我至今還不明白為什麼喝一杯咖啡也要交稅!
以上二者,就是促使Old Town收取高價之因嗎?
新年回家有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