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9, 2016

我們需要這麼多外勞嗎?

刊於2015年8月18日《星洲日報》言路版

阿末扎希上任副首相以來,頻頻發表政見。最近有題為《阿末扎希:未來3年引進150萬人‧要求孟訓練過濾外勞》的報導,內容述及兩國已交換備忘錄,未來三年將分批引入合法並且“健康及沒有犯罪記錄的”孟加拉籍勞工。新副首不忘聲明,在引入這批外勞前,政府要驅逐國內約200萬人非法外勞。

先打擊非法外勞,後引入合法勞工。新副首澄清,國內的外勞數量不會因為這份備忘錄的遞交而劇增。

國内的外勞概況如何?單是已登記的外籍勞工,截至2010年的統計有212萬。非法活動是可遏止但又杜之不絕的。不管打擊有多嚴厲,這些合法非法的外勞加總起碼有400萬人。

400萬是個怎麼樣的數目?統計處的資料顯示,馬來西亞有約3000萬人口,意即這400萬就佔了我國人口近八分之一!而這400萬,也差不多等於檳城和吉隆坡這兩大城市的人口總和。400萬人如果聚集在一起,將形成繼雪蘭莪之後的人口第二大州。

當然,這400萬人散佈於全馬各地。按比例計,吉隆坡有約8%的非國民人口,檳城有約7%,最多的在沙巴和納閩,各佔了她們近四分之一人口。

這樣的數字,不可謂不驚人。我們要問的,是我國到底需不需要這樣多的勞動力?

副首相認為,外勞們填補了國人不願意從事的、號稱“3D”的行業。3D即Dirty、Dangerous及Difficult(我在一份十年前的學報上看過第三個D是demeaning,低賤是也)。

也有論者認為,外勞並沒有和本地人搶飯碗。如果沒有外勞,一些依靠廉價勞力才賴以生存的工種/行業將會被淘汰,而國家經濟就會愈加一籌莫展。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強硬地將某些工種歸類進而聲稱其將如何如何,是不符合經濟學原理的。任何工作,都有那所謂“3D”的成分。這些是工人面對的成本了。可多,亦可少。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回報。成本越高的行業,雇主非得出個夠高的價格否則毋以聘得員工。而只要回報夠高,“4D”、“5D”的工種都會有人趨之若鶩!

合理回報是多少,永遠說不准。我們只能比較在不同選項底下的機會成本。

政府大肆引進外勞,讓外勞們以廉價打進了這些所謂“3D”行業的勞動市場。他們之所以廉價,不是雇主剝削,是因爲他們選擇工作的機會成本夠低。這是因爲外勞離鄉背井,在異地無甚福利照顧;而離鄉背井的底因正是因爲其本國的環境更加惡劣。“3D”能比這些更糟嗎!?

本地人或有政府福利照顧,或有家族庇廕,我們的機會成本是較高的。在競爭下的“3D”勞動市場,本地人因爲期許更高的回報敗下陣來。

對外勞們合理的回報,對本地人可不合理。理性(兼且經營有術)的雇主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必然選擇工資成本較低的勞工,怪不得雇主。

以今天馬來西亞只有3.1%的失業率來計,如果將400萬外勞全數遣返回國,我國有不少行業恐怕會面臨結業之困。但是不要忽略了,我國的勞動人口參與率(Labou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只有67.5%,意味著全國上下有32.5%的15-64歲國民(約1000萬人),是“不參與”勞動的。他們或是在進修,或是遊手好閒。總之,他們不在工作之列,亦不是失業之屬。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我國罪案頻生,或和這龐大的非勞動群體有關!

要繼續抱持“3D”行業無人從事而需依賴外勞的心態嗎?那麼本地人永遠無法打入廉價的勞動市場。我們必須相信,有利可圖的行業,雇主將有能力負擔更昂貴的勞力成本——聘請本地人,進而釋放一部分那1000萬人的勞動力;而依賴廉價外勞來支撐的行業,終非長久之計,讓它們自然的被淘汰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