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9, 2016

教育制度與種族和諧

刊於2015年8月21日《光華日報》异言堂

新上任的副首相阿末扎希首次對我國的教育制度作評論。他說,現時國民團結的癥結乃在於立國至今發展出來的多源流教育制度,進而勸籲人民為了國家的和諧和統一而妥協。

在作出評論前,我們不妨天真地——如三歲小孩般——提問:什麼叫做“和諧”?

離開小學教育已快有三分之一個甲子,道德教育課本有沒有給“和諧”來個定義,我不知道。但是,課本上三大種族——哈山、木都、小明——站在國旗前手拉著手嘴巴撕開著笑呵呵的畫面,我依稀記得。

“三大種族和睦共處”是政府在教育上極之努力並且已經成功塑造給國民的印象。可事實是什麼,從小學生身邊全是單一種族(華校就都是華人、國民學校就都是馬來人)來看,三大種族要手拉著手有一段大距離。

以此視之,副首的話不無道理。問題還是那個,什麼是“和諧”?手拉著手叫和諧嗎?那你應該只和女朋友“和諧”過吧!

換個角度。出身於不同教育制度下的學子之間會有“不和諧”嗎?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馬來西亞的留學生鬧過事吧?不同種族/民族的同學/同僚之間可能有文化/行事風格的差異帶來的不理解以至於爭拗,但是這些在種族內、甚至一個家庭裡都常發生。“不和諧”從何說起?

再考慮另一個角度吧。中國那大一統的義務教育制度,就真的締造了一個“和諧”社會嗎?中國所謂的和諧政策,說到底,是一黨專政的政府鞏固政權的舉措。大陸民眾更戲虐地以“河蟹”這個諧音替代了“和諧”。統一教育制度的結果是“和諧”社會還是“河蟹”社會?

在搞清楚何謂“和諧”前,我對副首言論的看法是:單一源流的學校或許可以促成種族間更多的交流,進而促進所謂的種族“和諧”;可如上指出以及無數我們不知道的例子都說明,種族和諧不需要通過也不會因為劃一的教育制度而形成。

我認為統一各源流學校不可取,可不是說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沒有問題。重點是,我們應該要問:這些問題是什麼,而它們又是源自哪裡,最後再求解決之道。不談問題,直接提出解決方法——這樣看副首的建議,顯然是有點“猴急”,不講道理了。

多源流學校或許是影響國民團結的一個因素,可它絕對不是全部,甚且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部分。官員們如果能做個表率——謹言慎行,擺事實説道理,而不是一味地撈取政治利益或者管制權利,這樣更能促進國民團結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