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9, 2016

馬幣貶值的底因

刊於2015年7月24日《星洲日報》言路版(經編輯更易的題目為馬幣貶值中的政府角色
不少論者提出,馬幣跌對本國經濟實有裨益。我認同,尤其在消費稅促成無人願意出門買東西的情況下,幣值下貶促進出口,讓因為本地消費減對經濟衰退造成的效應稍稍緩解。其實,這說法暗示了馬幣貶可能由政府造成。經濟學裡有一個幣量理論,說的是貨幣供應增加會造成通貨膨脹,進而促成幣值下跌,而貨幣供應的多寡掌握在政府手上!
根據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星報報道(Govt reveals M'sia net importer of crude oil, petroleum products since 2014)所載的高官言論,說實則馬來西亞是個石油淨入口國。因此油價跌對經濟有所提振,不應該造成馬幣貶值。反過來說,馬幣貶值不是由油價跌造成。
此言或是實情,但此間存在收入分配問題:油價跌惠及平民百姓,對國家的收入卻有大影響。因為我國政府有大約30%的收入來自石油,油價跌,對行大政府主義(福利多多)及外債重重的馬來西亞政府是很不利的。按照經濟學理論,我們可以推斷,由於油價跌,政府有壓抑幣值的傾向。何解?
其一,在消費稅造成國人消費意欲低下進而形成通縮壓力的情形下,政府可以大量增發貨幣而不會促成嚴重通脹。政府此著是殘酷不仁且違反其身為大政府人民父母官的身份所應有之義。因為政府自己印鈔自己花,花完了,貨幣流動到市場上。因為幣量增加,通貨膨脹,幣值下貶,人民手頭上的一百塊,比原來可以買到的東西少了。此即“通脹稅”也。經濟學家說它是“稅”,也正因為它由政府一手促成。
其二,和油價有關。“檳城研究所”(Penang Institute)今年一月份的研究報告指出,原油皆以美元結算,亦即馬來西亞出口的石油,換來的也是美金。這就帶到政府收入的話題。我國那30%的石油收入,實則全由Petronas貢獻。油價跌,此價乃美金之價。為了使賬面收入不至於減少太多,讓馬幣貶值吧,賣原油賺來的美金,就可以換到更多的馬幣了!Petronas以馬幣報賬,通過馬幣貶值,政府收取的稅額就高一點!
該報告還做出預測,在不同水平的油價底下,個別的幣值(他們用了13.53.754)將為政府帶來多少稅收。最理想的情況,是當(布蘭特)油價企於70美元而馬幣是14,則可大致收回油價跌而造成的收入減少。以今天的水平計(馬幣13.8,油價大約55美元),政府的石油稅,將大減一百億令吉,佔去年政府總收入接近5%
根據該報告的預測,假設油價徘徊於55美元而馬幣貶至14,政府即可收復十三億令吉的收入。你認為政府會這麼做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